|
001 土木工程学院
08140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有关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解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分析、可靠性评估、混合动力新能源车辆节能减排技术、车辆系统的DSP或PLC控制、车辆状态智能监控与诊断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发相关的分析软件、控制系统及车辆用电子产品。
本学科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导师队伍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河北杰出青年基金3人、河北省百名优秀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6名及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各种企业合作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本学科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发了多种高铁施工机械、隧道施工机械,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学科2016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一流学科,2018年获得博士授权,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及隧道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机械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机械动力与传动控制实验室等省部级建设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应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信息学和计量学,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自动化装置涉及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已经遍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装备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研究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专业主要从事供热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及高效燃烧技术、空调及热工设备的节能技术、洁净空调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9人,研究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建设部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程等课题30余项。曾获得省、市级奖励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主编教材和专著10部。承担多项校企联合攻关课题,本硕士点拥省级工程实验室。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拥有完整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清洁能源供热、建筑节能、新能源及高效传热、空调及供热设备节能、特种燃烧设备开发、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包括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航天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校载运工具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汽车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运行监测与系统安全可靠性;故障诊断理论与维修技术;运行自动化与电子控制;智能工程理论及应用。
我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现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依托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该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近年来,共完成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3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及其它项目20余项,体现出该学科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很强的科研能力。
该学科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下设振动与噪声控制、测控技术、故障诊断、车辆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实验设备,其中包括大、中型电动振动台、德国激光扫描测振仪、美国MTS材料试验机和多功能液压实验台、德国BBM噪声源识别分析系统、三轴汽车底盘电控硬件在环测试平台、铁路轴承综合实验台、小型工作站等各种实验设备,将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机械工程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机械工程领域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诊断技术、实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设备操作环境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检测诊断、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5236 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工业工程是某一工程领域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某—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培养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的高级综合性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咨询QQ、微信:2544906,完全能够满足培养要求。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旨在培养满足工商企业管理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高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本专业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定性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各种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专业培养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本学科藏书5.7万册,期刊88种。
本专业培养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含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被SCI、EI收录的文章200余篇,聘请多位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并与其它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材料工程领域涉及材料的加工制备、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土木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历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金属材料与加工、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功能材料等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当前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10处,含省级1处,校级3处。
本专业导师5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 86%。
本专业以材料实验中心(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交通工程材料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学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等为支撑平台,同时具有1个国家计量认证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CMA),及中铁十九局集团、河北钢铁集团、中国英利集团等十几家共建单位。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真空淬火炉、真空感应熔炼炉、压汞仪、冻融仪、综合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气相色谱仪、BET仪等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本学科藏书5.7万册,期刊88种。
本专业培养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含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被SCI、EI收录的文章200余篇,聘请多位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并与其它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009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产生、变换、传输、分配、应用和控制等有关的专业。它涉及到牵引供电系统、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运行规律,以及相应的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等。与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与信息、控制、测试、自动化及现代控制理论等学科与技术密切相关交叉渗透。现有研究方向包括咨询QQ、微信:2544906。建有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虚拟化桌面云暨高性能计算实验室、Dragon-Lab联邦实验室、虚拟空间信息安全实验室、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网络工程与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083900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在整合校内相关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院士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团队,2017年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咨询QQ、微信:2544906,建有虚拟空间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工程与安全实验室、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虚拟化桌面云暨高性能计算实验室、Dragon-Lab联邦实验室、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在本领域工程设计、系统研发、管理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咨询QQ、微信:2544906,建有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虚拟化桌面云暨高性能计算实验室、Dragon-Lab联邦实验室、虚拟空间信息安全实验室、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网络工程与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联合建立了“航天飞行控制可视化研究室”,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住房城乡建设大数据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河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河北省住建厅、河北省电子认证有限公司、河北中科恒运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软件评测中心、河北省制图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河北省科学院为省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011 工程力学系
080102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专业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交通、航空航天、材料、机械、海洋、生物、环境等工程领域中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培养胜任与力学有关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固体力学专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导4人,博士8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导师队伍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行为、新型材料的变形与断裂、计算固体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
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要求。本专业招收复合材料力学、工程断裂力学、智能材料结构力学、结构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等方向的研究生。
080104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交通、航空航天、材料、机械、海洋、生物、环境等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对工程中出现的力学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验验证等手段揭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以对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给以指导,培养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导4人,博士10人。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工程结构安全状态评估、多场耦合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5年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或参加横向课题50多项。
工程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招收工程材料性能研究、材料或结构损伤识别与评估及非线性动力学应用等方向的研究生。
012 数理系
070100 数学
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某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包括基础理论、数学方法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等。本一级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创新,强调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解决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问题。本专业设有咨询QQ、微信:2544906,为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平台条件。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30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课题以及20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保障高速铁路、重载铁路、轨道交通等各种大型工程结构的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120余篇。
014 国防交通研究所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有关交通保障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应急工程结构理论与实践;②交通基础设施的抢修抢建理论与技术;③重大工程结构灾变控制理论与技术;④浮体结构水动力学研究;⑤岩土体稳定理论与实践;⑥工程装备结构理论与安全控制技术。
本专业承担着“河北省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拥有国内一流的试验研究条件,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2011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研究所成立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桥梁运架设备检测中心”,承担架桥机、通用门式起重机等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工作。2014年,国家交战办在我校授牌成立了“交通战备石家庄铁道大学训练基地”,成为我所开展全国范围内铁路工程专业保障队伍的理论与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平台。另外,研究所还承担着《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该期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指导的技术性期刊,是国防交通工程技术领域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已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收录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本专业具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很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交战办、铁道部、河北省重大科研项目及其他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他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