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是考研的一个热门专业,所以教育学考研的关注度也是比较高的。大纲马上要出了,那么2019年教育学大纲什么时候公布呢?帮帮预测会在8月下旬,但其实教育学考研大纲多少年都未变过,于是小编根据去年的大纲整理了一下,可以提前了解预热一下。
2019教育学考研大纲考察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咨询QQ、微信:2544906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咨询QQ、微信:2544906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咨询QQ、微信:2544906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元认知及其作用
2.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2.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
2.社会规范的认同
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
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步骤
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
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
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