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破格复试、破格录取交流
查看: 1237|回复: 0

导师信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5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纯介绍如下:
基本信息
姓 名: 张纯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性 别: 女职 称: 讲师通讯地址: 海淀区上园村3号 北京交通大学 17楼电子邮件: zhangc@bjtu.edu.cn
个人简历
张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兴趣集中在转型期城市规划、城市形态与可达性、社区演变与规划、城市防灾减灾、老龄化的空间规划等具有强烈的社会与政策视点的话题上。
目前学术成果包括著作《社区形态演变与再生》,《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在国外期刊《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以及国内期刊《城市规划》、《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相关期刊发表20余篇文章。曾经主持世界银行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任务。曾获得美国“百人会英才奖(C-100 Leadership Scholarship Awards)”,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研究生硕士论文奖学金,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
教育和经历:
2011-2013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员2006-2011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专业 博士2009-2010 北卡罗莱纳教堂山分校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联合培养博士(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CH)2001-2006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系,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学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学士
研究领域及承担课程
研究兴趣集中在转型期城市规划、城市形态与可达性、社区演变与规划、城市防灾减灾、老龄化的空间规划等具有强烈的社会与政策视点的话题上。曾经开设课程包括:
研究生讨论课:高级定量分析和城市规划研究方法本科生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科研项目及设计实践
科研项目:
2012-2013 世界银行项目:Accessibility of the Urban Poor in Metropolitan Areas: Case Study of Beijing2014-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可支付性住房居民的就业、就学可达性——以北京为例2012-20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面向绿色低碳的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精明增长政策启示2012-2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单位制度的演变及其空间与社会响应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实践项目:
2006-2007,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2007-2020)2007-2008,北京东城区交道口社区发展规划(2007-2020)
论文著作及作品
著作
张洋, 吕斌, 张纯.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
学术论文
Chun Zhang, Bin Lu and Yan Song. Involving the Community in Inner City Renewal: A Case Study of Nanluogu in Beijing.” 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 2012, 2(1): 53–71.Jici Wang, Chun Zhang, Ching-Ning Wang and Ping Chen. Cultural Milieu in Developing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Case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0, 1(1), 10-22.吕斌, 张纯, 陈天鸣.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城市规划. 2013,37(1): 56-63.宋彦, 张纯. 再审视美国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1):98-103.张纯, 宋彦, 吕斌. 城市规划教育的中美对比——以北京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10(2):10-21.张纯, 郑童, 吕斌. 北京流动儿童就学的校车线路研究——基于网络法的分析及校车设施布局建议. 规划师. 2012, 28(2): 101-105.张纯,张洋,吕斌. 唐山大地震后重建与恢复的反思:城市规划视角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5):108-115.郑童, 张纯, 万小媛, 满燕云. 震后重建为契机的城市政策转型:墨西哥城案例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5): 100-107.罗伯特•奥申斯基, 蒂摩•西格林, 劳里•约翰逊 著作, 张纯, 郑童 编译. 卡特里娜飓风后新奥尔良的重建规划和住房政策.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5): 89-99.刘志丹, 张纯, 宋彦.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论城市形态研究的发展方向.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30 (2):47-53.郑童,吕斌,张纯. 北京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不均衡研究——以丰台区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8(9):115-122.万小媛, 张纯, 满燕云. 防灾规划体系在社区重建中的作用:美国北岭的案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11,26 (4):10-15.威廉•洛尔 著, 张纯 编译. 从地方到全球:美国社区规划100年.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2):86-98.张纯, 贺灿飞. 大都市圈与空间规划:国际经验. 国际城市规划. 2010,25 (4):85-91.柴彦威, 张纯.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5):2-6.张纯, 柴彦威.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5):15-19.张纯, 柴彦威.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空间演化: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 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5):28-32.张纯, 柴彦威, 陈零极.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的演替:北京同仁堂的案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5):33-36.张纯,郑童,吕斌,柴彦威. 出租车司机在外就餐特征研究及规划建议——基于北京的案例调查.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384-390.张纯,吕斌. 合作型和谐社区规划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的实践案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4):101-105.张纯.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与管制:从单位体制起源到改革》.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9,(6).张纯,王敬甯,陈平,王缉慈,吕斌. 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 地理研究, 2008,27(2):439-448.张纯,吕斌,孙莉.游客体验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宜昌市景区的问卷调查. 旅游学刊. 2007,22(4):58-61.张纯,李昌霞,柴彦威.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 26(4):116-120.张纯,曹广忠.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007, 14(3):48-54.
获得荣誉
2011年, 光明日报“举贤榜”, http://rencai.gmw.cn/2011-04/21/content_1868057.htm.2011年, 北京大学“学术十杰”评选学术精英奖, 北京大学.2010年,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 第一届国际才艺大赛 冠军, International Friends, Chapel Hill, NC .2008-2009年度,百人会英才奖(C-100 Leadership Scholarship Awards,该年度全国共28人获奖),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2007-2008年度, 2002-2003年度, 光华奖学金, 北京大学.2007年, 全国地理学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该年度全国共10人获奖), 中国地理学会, 南京.2007年, 第三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地理学会, 北京.2006-2007年度, 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研究生硕士论文奖学金(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GRADUATE FELLOWSHIP CHINA PROGRAM, 该年度中国区共13人获奖).2007年, 第十六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竞赛“二等奖”, 北京大学.2006-2007年度, 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 北京大学.#61631; 2006年, 二零零六年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设计作业佳作奖, 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06年,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地理学会, 北京.2005-2006年度, 2004-2005年度, 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学金, 北京大学.2003年, 第十二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竞赛“特别贡献奖三等奖”, 北京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考研网论坛

GMT+8, 2025-2-2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