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气工程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吉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涉及到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等多个学科,是一门集电力、电子与控制于一身的新兴交叉学科。电力传动系统是电力电子器件典型的应用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学科的学术队伍为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3人,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在《电工技术学报》和《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6余篇,其中EI收录文章53篇;出版著作及规划教材10部。
本学科有三个研究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解决了企业的难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向二:现代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策略从事先进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应用研究,特色是将自适应逆控制应用于交流调速系统解决系统的参数鲁棒性问题。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交流调速系统的参数鲁棒性问题,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反馈控制结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交流调速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负载扰动和参数时变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跟随性、抗扰性和鲁棒性。已取得的成果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控制与决策》等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在取得较好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又先后推广到通化钢铁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的转炉炼钢智能控制系统、同步剪切电控系统,在促进学术发展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方向三:高精度智能伺服控制技术从事智能控制的直线伺服领域、磁悬浮应用持续了数年的研究。特色是应用智能控制理论解决对象的结构和参数变化、各种非线性的影响、运行环境的改变和干扰等时变和不确定因素,来提高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采用磁悬浮技术解决由于摩擦原因限制伺服系统精度的提高。已取得的成果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机械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等专业权威学术刊物。研究的伺服驱动装置应用于中钢吉炭集团炭极同步剪切系统;“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策略研究”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