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破格复试、破格录取交流
查看: 498|回复: 0

专业介绍#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光华法学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6 2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浙江大学研究生光华法学院专业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化的学术平台和学术品牌建设,于2001创办的“中国公法网”(www.chinapublaw.com)是国内首批获得高度关注的公法网站;2002年起创办《公法研究》,2013年底入选CSSCI收录集刊,至今已持续出版至第十一辑;2004年推出“公法时代”丛书,至今已出版三套十五本;2004年起开始持续举办“公法论坛”邀请公法学新锐与实务专家以文会友,已持续举办至第三十期,成为广受关注的讲座品牌;持续举办的各位国际性、全国性研讨会中,逐步形成“《宪法》释义研讨会”、“中美行政法研讨会”等会议品牌。刑法学科概况刑法学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一门重要学科,其发展历史与浙江大学的校史几乎同步。经过多年发展,在队伍建设上,刑法所建立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多数研究成员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背景;在科研上,确立了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教学上,注重引入真实案例实现课堂互动,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社会服务方面,以“犯罪侦查与司法鉴定实验室”为基础,为解决社会争端提供着技术支持。目前在编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有一名教师为浙大紫金计划获得者。民商法学科概况1.民商法学入选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名单。设有民商法学博士点。现设有三个三级学科方向,即民法学、商法学和社会法学。2.民商法学科团队已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并充满朝气和活力,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处于前列。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本学科大多数成员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并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国别涉及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其中,入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2人;入选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1人;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万人计划)1人。另有柔性引进包括王泽鉴、梁慧星教授等在内的兼职教授多名。3.民商法学学科实力相对突出。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多次。4.民商法学科学术活动频繁。民商法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法学前沿活动相互配合,有力地促进了民商法研究所及其学科学术声誉的提升。诉讼法学科概况1.共有2个三级学科,即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同时涉及证据法学、刑事侦查学、破产法、司法鉴定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诊所等相关学科。设有诉讼法学博士点。2.师资梯队比较合理、均匀,学科体现了明显的上升势头。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5人都具有本专业国内或国外名校的博士学位,含求是青年学者3人,之江青年学者3人,钱江人才计划3人,博导2人,硕导5人。3.具有较好的国际化背景。5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如曾经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天普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台湾大学等名校学习,具备了较好的国际化背景。4.近年来课题成果比较显著,特别是在ssci刊物取得突破。近3年取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福特基金项目1项,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一级以上刊物10余篇,ssci刊物3篇。5.积极组织学术会议和学术沙龙,形成较好的学术影响力。2012年刑事诉讼法学科举办刑事审判程序的国际研讨会,2013年举办了刑事错案学术研讨会,2012年民事诉讼法学科组织了破产程序的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形成一定影响。近3年先后组织了25场“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论坛”沙龙活动,邀请了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张卫平教授、李浩教授等一批国内最资深的诉讼法学者以及大量海外著名学者参加沙龙活动。6.2012年建成诉讼法学科的网站“浙大·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网”,详见:http://procedurallaw.zju.edu.cn/经济法学科经济法学科自恢复法学教育开始即设立,是最早设立的一批经济法硕士点之一,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目前经济法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达到40%,在全国性的法学研究会中担任常务理事学者3名,担任副会长的学者1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和师资结构。经济法学科针对中国所面临的若干重大关键性法律问题,在金融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竞争法、劳动法、企业法和财税法,产生了一批对实务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2人,硕导2人。学科开创者钱水苗教授是我国著名环境法学者,是中国环境法学科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他不仅重视学术研究,而且注重社会服务,承担浙江省、杭州市等地方立法项目数十项,为地方环境法制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学科也为全国法律院校和法律实务领域培养了许多环境法人才。近年来,学科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浙江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承担教育部、浙江省课题多项,获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励青环境法学奖、之江青年等荣誉。国际法学科概况在国家“211”和“985”计划的支持下,通过多年来的学科建设,浙江大学国际法学科已经拥有较完备的人才队伍、师资力量以及研究场所和教学设备,为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提升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提供契机,并形成开放、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法学研究基地。经过几代教师的创业和努力,浙江大学国际法学科已成为我国学术水平高、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基地之一。已设有国际法学科博士点。目前该学科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大求是青年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多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考研网论坛

GMT+8, 2025-2-2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