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化学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化学工程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工科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反应,典型合成方法。突出现代有机合成技术的应用。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和合成战略。
3.有机波谱学 3学分 54学时
讲授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圆二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胶体与表面化学 3学分 54学时
阐述胶体的粘度、沉降与扩散、渗透、光散射、双电层、稳定性、自溶液中的吸附以及固—气界面上的吸附等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5.量子化学 3学分 54学时
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量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一些具体例子的介绍,使学生对量子化学的方法、原理和近似计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6. 催化化学 3学分 54学时
主要讲述催化剂的制备、评价方法、摧毁作用原理及动力学,以及电催化、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声催化的原理及动力学,并对特种催化剂及高新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
7.材料的复合与功能化 2学分 36学时
学习与掌握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复合与功能化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8.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3学分 54学时
介绍用于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的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包括UV、IR、NMR、MS、ESR、3DS、IPXp ASE及各种近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介绍这些技术在有机、物化、催化、材料学、金属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9.传递工程 3学分,54课时
该课程主要介绍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理论,内容涉及分子尺度、微团尺度及设备尺度的传递。具体内容包括流动问题的分析、单相流动、气液两相流动、流体的均布、传热问题分析、研究传热的方法、传热的计算、传质机理、对流与湍流传质、传质过程的强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