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土壤科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土壤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土壤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指导生产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 以下4个研究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素转化、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等。2、高级植物营养学咨询QQ、微信:2544906素在植物吸收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3、土壤微生物学: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为基础,主要介绍土壤中微生物高度不均质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管理措施以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在污染物清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潜力、土壤微生物基因资源等。4、土壤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介绍空间信息基础、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GIS新技术与“数字地球”等内容构成。其中,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为课程的中心内容。5、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主要讲解土壤生物的生态学及其活动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引入基因修饰生物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土壤和环境生物技术、生物群落动态和过程、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信号传达机制、入侵生物与土著生物之间的关系、土壤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等。6、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复:主要论述了土壤的性质和环境容量、土壤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理论基础、动物修复理论基础、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生物修复工程设计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7、分子微生物生态学:分子微生物学基础、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不同污染物处理工程设施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构建、工程设施中微生物系统运行问题的诊断、工艺设计中的微生物学、案例分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