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科形成了一支以陈宜张院士领衔的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德才兼备的学术队伍。人才梯次结构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均在军队及省市级重要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其中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长1人。培养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以及“总后科技银星”等国家、军队及上海市各类人才共10人。毕业研究生33名,其中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者1名。以本学科为核心的团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建设期间,本学科承担以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为代表的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各类科研任务共50项,基金总额1617万元(合同金额)。主办了2次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SCI论文66篇(其中影响因子在5.0以上的文章有10篇)。获得国家、军队及省市级科研奖励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一等奖 1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在神经损伤与修复、神经发育、心血管功能调节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咨询QQ、微信:2544906细胞内重大事件。4、证明了一些心血管活性物质在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已经建成和完善了包括“分子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学”、“循环功能调节”等12个专业实验室和三个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拥有了2000余万元的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2005年申报,于2006年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分子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