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2、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目前涉及3个专业领域:1、种植领域2、养殖领域3、农业机械化领域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较宽口径培养,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2、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校内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担任,还要聘任校外具有农业推广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于高级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3、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0分。每届学员除公共课必修外,专业领域与选修课程由各学院根据需要确定。1、公共课(15学分,必修)
政治理论课 | 4学分 | 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 5学分 |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3学分 | 农业传播与沟通(现代传媒学) | 2学分 | 研究论文设计和研究方法(结合论文选题) | 1学分 | 2、专业领域课程(任选6~8学分,必修)
种植业领域 | 养殖业领域 | 农业机械化领域 | 农村发展领域 | 作物科学及研究进展 | 2学分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及研究进展 | 3学分 |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展 | 2学分 | 农村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2学分 | 园艺(园林)科学及研究进展 | 2学分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 | 3学分 | 试验设计方法 | 2学分 | 发展项目的规划与管理 | 2学分 | 植保科学及研究进展 | 2学分 | 资源环境专题 | 2学分 | 草业科学及研究进展 | 2学分 | 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 2学分 | 农业经济专题 | 2学分 | 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 | 2学分 | 农产品安全生产原理与技术 | 2学分 | 3、选修课程(不少于4门)(8~10学分)①社会学类课程②经济学类课程③管理学类课程④心理学类课程⑤法学类课程⑥其他相关课程五、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2、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六、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项目策划、农业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技术,可以是农业、农村管理理论和实践。论文选题应有一定技术难度、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问题的能力。2、论文类型(1)项目设计(2)研究论文(3)调研报告3、评审与答辩(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3)学位论文应有3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至少有5位专家组成,其中只能有一位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农业生产或管理一线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七、学位授予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