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科简介
古代文学硕士点于198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 于1987年招收首届研究生,首任领衔导师为著名《楚辞》专家何剑熏教授,著名《淮南子》研究与《红楼梦》研究专家何宁教授及著名杜甫研究专家祁和晖教授曾先后担任领衔导师。该点最初设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方向,1991年增设汉唐文学研究方向,1992年增设古代文论研究方向。其中除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方向之外,其余三个为稳定招收研究方向。1998年根据社会需求增设旅游文学研究方向。2000年再增设魏晋南北朝文学、宋元文学方向,共七个方向。至今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6届,共93名,毕业13届,共56名,授予硕士学位56名。
硕士点建立17年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著名学者何剑熏、何宁外,著名唐诗专家和书法家李国喻先生、著名诗经研究专家陈化新先生、著名诗品研究和文论研究专家王发国先生等一大批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都曾担任过硕士导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本学科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3人。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与后劲。
硕士点在老一辈学者的影响下,求真务实﹑勤于探索,出现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本硕士点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羌族文学史》、《九寨黄龙一线旅游资源调查》、《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巴蜀文化大典》、《西南文学文献》等一大批国家和四川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如何剑熏教授的《楚辞拾渖》、何宁教授的《淮南子集释》以及田耕宇教授参与完成的《九寨黄龙一线旅游资源调查》等成果荣获国家民委科研一等奖,祁和晖教授《王昭君族属考辩》、王发国教授《诗品考索》、王显春教授《十三峰书屋文集》等分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徐希平教授《中国长寿文化》、徐希平教授、梁银林副教授《羌族文学史》(国家“八五”重点科研课题)、曾明教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吴贤哲教授《儒家与传统文化》等荣获省政府社科三等奖,陈筱芳教授的,《春秋婚姻制度研究》、杨树帆副教授《周易符号论》等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硕士点建立以来共完成学术专著30余部,在《文学遗产》,,《文史知识》《学术月刊》《中国文学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