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导师邹元江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江
性别咨询QQ、微信:2544906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武汉。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兼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应邀到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波恩(Bonn)大学;日本早稻田(Waseda)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Diderot)、巴黎第十大学(Nanterre)、贝桑松(Besancon)大学;英国利兹(Leeds)大学、纽卡斯尔(Newcastle)大学、阿伯丁(Aberdeen)大学、伦敦(London)大学亚非学院、美国密歇根(Michigan)大学等高校讲学。曾应邀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加拿大弗雷泽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了160余次学术会议,其中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70余次。曾应邀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英国利兹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几十所大学,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中山市图书馆等十余家图书馆,湖北美术馆、河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及湖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文津讲坛”、“学术前沿讲座”、“化成天下人文讲座”、“精品人文大讲堂”、“艺术大讲堂”、贵阳“孔学堂”、“南风讲坛”、“香山讲坛”、“问津国学讲坛”、“听涛讲坛”等多家讲坛,上海市文联、湖北省文联、云南省文联、浙江省社科联、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交通厅、广州市人事局、汉十高速等单位作了百余场学术报告。在辽宁大连、浙江遂昌、江西抚州、江苏南京、湖北潜江、武汉大学等地策划组织了十余次汤显祖、曹禺、刘纲纪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处策划主持了十余场国际国内艺术家美术展学术研讨会。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咨询QQ、微信:2544906江主编咨询QQ、微信:2544906江主编咨询QQ、微信:2544906江主编:《汤显祖新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出版;2、主编:《汤显祖研究在遂昌——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1、《汤显祖的情与梦》,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2014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非对象化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14BZX106;2、2007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7BZX064,已结项;3、2001年12月获准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项目批准号:01JA720038,已结项;4、2001年8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丑角意识与丑角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BB16,已结项。
社会兼职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理事、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兼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江西省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研究员。
获奖情况
14、2016年11月《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一书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2016年11月《汤显祖新论》一书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12、2015年12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荣誉证书;11、2013年4月《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一书获国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0、2010年11月《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一文获2009《艺术百家》年度论文优秀奖;9、2009年11月《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艺术百家》2008年度论文奖二等奖;8、2009年2月《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一文获武汉市政府第11届社科成果评奖优秀奖;7、2007年12月《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一文获湖北省第五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6、2003年11月《论艺术无“风格”、无“流派”》一文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1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坛”一等奖;5、2003年9月《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一文获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一等奖;4、2003年1月《史诗剧:审美效果与道德效果双重实现的“伟大形式”》一文获湖北省第三届文艺论文奖一等奖;3、2003年10月《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2002年12月获武汉大学2002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1、1999年12月《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一文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