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连年扩招,导致本科文凭越来越普遍,有一句话说的比较好,那就是曾经的本科生相当于今天的硕士生。
本科学历贬值之后该怎么办呢?
于是就只能追求更高的学历,研究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学历,于是人们对研究生的学历越来越重视,曾经的备受关注的本科生,随着扩招的进行,已经逐步的被同质化,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学连年扩招导致本科有烂街的趋势,好不容易准备考研再提升个人能力,那么持续扩招的考研会更简单吗,研究生为越来越普遍吗?
考研会不会越来越简单?
1995-2018研究生录取率变化,无论是报考还是录取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的比例增加,使报考专业竞争异常激烈,成为考入名校或王牌专业的阻碍。另外过半的学生表示赞同推免政策的设置,有益于整体研究生教育提高生源水平,对自己报考并无实际影响。
如果你看过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数据,你会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间,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整体呈现快速上升状态,但报录比大致维持在3:1左右。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比2017年增长37万人,增幅达18.4%。其中应届生131万,往届生107万,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调查显示,7成以上考生读研为了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2019年的报名人数更是达到290万人,较2018年增幅达到21.8%,是近十余年里增幅最大的一年。可见,通过考研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将成为一大趋势。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受到考研同学的关心,那就是推免情况。
事实上,在考研圈里,近年也越来越出现“原来录取被你内定”的情况了。推免生越来越多的传闻大家早有耳闻,不信可以去对比一下目标院校今年和去年的优秀营员人数。
于是乎,近年来高校接收推免生数量,部分名校推免生招收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0%。
举个例子,厦大研究生2018推免拟录取人数1331人,2017推免人数在1200人左右,2016 研究生推免1137人。
从目前来看,考研的难度并没有随着人数的增加而降低,基本稳定。保研占去了相当多的名额,而保研本身就是更高标准筛选,难上加难。综合来看,考研难度并不会有明显变化。
什么是推免和保研?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
保研:顾名思义,就是被保送者不经过笔试等初试一些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直接由学校保送读研究生。
保研率:理论值 = 推免人数/学生总数
实际保研率≤理论值。最终会有部分同学放弃保研,或因不能保研心仪高校,或者找到了满意的就业单位。
图:博雅数据库
由这份保研率其实我们也能大概推算出该校的竞争强度。通常而言,保研率越高,难度系数越大,这就像各个高校各个专业所提供的报录比,你必须除去该校的推免生才能算作该专业所录取的实际考研生。
而另一个的残酷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院校将获得推免名额。
在2017年的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文件,
一句话概括就是:在2017年共有新增54所高校获得了研究生推免的资格。
所以说,万一今年教育部又发布一批新增的推免院校资格,放心,以研究生扩招的态势他们还真可能干得出来,那时候我们这些统考党的表情就是
为什么高校偏爱推免生?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还是重在做学术、搞研究。虽然专业硕士已逐渐占据半壁江山,但大学以及大学教授的观念还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术能力依旧是他们对学生最单一的评价和期许。
其实你我都知道,大部分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并非为了学术,而是为就业镀金,以备将来找个更好的工作或是延迟就业,导师也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些统考生就成为导师眼中的“目的不纯”者。如此,推免渠道似乎是保证招到更为优质和更为合适的学术生源的唯一办法。
不少高校教授认为,对比推免生和统考生后发现,不管是个人的科研能力,还是眼界视野,推免生都要略胜一筹。
所以与其把机会赌在茫茫海选的统考,转头看向保研,要么就是本科已经接触了四年知根知底是否适合做学术的学生,要么就是准入门槛更高的夏令营+推免程序。这么看来,也不难理解为何校方导师偏爱推免生了。
今后研究生是否也要“烂大街”?
先说几句题外话,就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本科生”多到烂街问题。
往前倒数十年,本科生已经算是非常高的学历了,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而现在基本上80%-90%的学生都是大学生,这是教育的倒退吗?是大学生贬值了吗?
其实这正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当社会需要更多的“本科生”这一属性的人的时候,才会造就更多的本科生。本科生的增多是由于国民知识素养又上了一个台阶,使得当初的高学历变的更加普遍而已。
想告诉大家的是,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似乎我们在走上考研这条路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在深化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只不过当我们在疑问凭什么看似和我们相差无几的推免生可以“不费多少力气”少走那么多弯路之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坐在同一个自习室的人,有人目标在清北复交,有人目标就是为了扎进国家线,这个道理是:
所有人的起点既一样却也不一样,只是太多人总会把当下当成了默认的起点,却总忽略了现在领先的朋友们在此之前其实努力地跑了太久了,这不是抢跑,毕竟这场比赛开发令枪的是你自己呀。
所以,对于未来的扩招,考研难度的变化,想考研的同学还请安心备考,管他报3万又何妨,加强自己复习程度才是关键!考的成绩更加优秀,他们都会给你让路,毕竟考研拼的是实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