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背后原因多种多样,逃避式考研成新风向。有机构发布报告称,“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另外,也有毕业生因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有大学生甚至是为了“逃避逼婚”。(中国青年报)
其实一直以来,“考研”就被一些学生视作避风港和缓冲区。最近,所谓“逃避式考研”的新提法,不过是对类似现象的又一次概述而已。说是“概述”,实则也并不准确,毕竟“逃避”一说,已不仅是“描述事实”,本身还夹带着一抹“价值判断”的成分。
所谓“逃避”,是相对于使命、责任而言的。在传统视角下,似乎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赶紧找工作就业才是“正途”。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判断,在现今语境或许早就不再适用。首先,现在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家庭条件优渥,其不存在立即“赚钱养家”的压力;再者说,在全社会“平均学历”被不断推高的大背景下,以读研来提高自我的职场价码也越发显得必要……“逃避式考研”不是纯粹的逃避,而是通往另一种“选项”的努力。
将“考研动机”分为三六九等,甚至于划分出、提取出“逃避式考研”加以嘲讽与匹配,这欠了点善良与厚道。无论基于何种初衷考研,但其结果总是一致的:或是“考不上”转而就业、走向社会,或是“考上了”获得文凭、提升自己。总体来说,无论是基于我们社会的崇学重教传统,还是出于“鼓励个体奋斗”的价值信仰,每一位“考研者”还是应该得到无差别的尊重。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本科毕业生主观上的确存在着“留恋校园,恐惧社会”的心理,他们下意识地推迟就业,同时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对于这一群体,倘若简单粗暴地催促他们走向职场,或许只会适得其反。保持一定的包容,允许他们开启不同的尝试,以耐心等待他们“做好准备”,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心态。
我们的职场,并不缺“就业者”;我们的大学,也容得下“考研者”。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考研,这是大势使然,而不是“问题”不是“例外”。之于此,公众必须有理性预期才是。(作者:蒋璟璟)
(原标题:《封面评论|“逃避式考研”:刻薄的诛心之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