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破格复试、破格录取交流
查看: 1564|回复: 0

导师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林其钊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5 00: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林其钊单位: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系邮编:230026电话:+86-551-3600430个人主页:http://combustion.ustc.edu.cn/Lin_Qizhao.html实验室介绍:http://combustion.ustc.edu.cn
个人简历 Personalresume1978年3月—1988年12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动力系学习,1982年1月获学士学位,19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88年12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高级访问学者。《燃烧科学与技术》、《工业加热》编委,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41)秘书长。长期从事燃烧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无焰燃烧和超焓燃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的概念,简化了无焰燃烧的实现条件,拓展了它的应用空间;在国内外首次将这种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应用于燃气锅炉中,大大提高了锅炉热效率;提出基于空间反应的粉煤气化技术,为煤炭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实现途径;基于超焓燃烧与无焰燃烧技术,进行了生物质高温燃烧研究;将无焰燃烧技术应用于中小型燃烧设备,大大提高了设备效率与性能;采用超焓燃烧的思想,研究了VAM氧化转化。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FP-6等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的“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在煤改气及燃气工业锅炉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在燃气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获2010年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奖;个人获2010年科技创新人物奖--突出贡献者奖。
主要研究方向:1)研究具有空间放热特征的无焰燃烧机理与实现条件,探索其在工业窑炉、加热炉、煤气化等燃烧设备中的应用。2)超焓燃烧的理论研究,以及将超焓燃烧思想应用于劣质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的燃烧之中。3)微型发动机与中低温SOFC的研究与探索。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1、燃烧学/燃烧与污染控制技术2、动力工程3、热能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考研网论坛

GMT+8, 2025-2-4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