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破格复试、破格录取交流
查看: 1500|回复: 0

导师信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荣光启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05: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荣光启,男,农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廿日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5月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留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9年春-2000年春,曾在桂湘黔交界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支援少数民族教育一年。2002年9月-2005年7月,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由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诗研究、当代汉语诗歌批评,近年关注“基督信仰与‘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等问题。
近年学术活动——
1)2008年10月17-1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灵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当代汉语诗坛的“宗教诗歌”与“神性写作”——从T.S.艾略特的观点看》;
2)2009年4月3-6日,在西南大学,参加“基督教的罪与佛教的苦”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基督教的罪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
3)2009年6-9月,受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邀请,在美国波士顿做访问学者;
4)2009年7月6-9日,在波士顿访问期间,参加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主办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咨询QQ、微信:2544906素”——陈陟云的诗歌写作》,陈陟云:《河流消逝的地方》,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2008——
《一代人的诗歌“演义”——1996~2006:“70后”诗歌写作十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自由”年代的诗群崛起》,《南方文坛》2008年第5期;
《艾略特的“宗教诗歌”观念与当代中国诗歌》,《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与林季杉合作);
《初期白话诗语言的“符号学原理”》,《人文艺术》(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7辑;
《诗歌的手语——阿翔诗印象》,《诗林》2008年第1期;
《雪地的反光——〈剃须刀〉同仁的诗歌写作》,《诗林》2008年第2期;
《汉语的精魂——我最喜欢的台湾诗人》,《星星》诗歌半月刊2008年2月新春特大号;
《“标准”与“尺度”:如何谈论现代汉诗?》,《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观赵丽华访谈及随想》(署名“卡卡”),《汉诗》2008年第1季,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凤凰涅槃的今朝——新诗“九十年”反思》,《汉诗》2008年第1季;
《写作的“道德”——也谈“底层文学”》,《汉诗》2008年第2季;
《四首诗和一个比喻》,《汉诗》2008年第3季;
《“选本时代”的诗歌问题》,《汉诗》2008年第4季;
《场景化与抒情性——刘春的当代诗歌批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夜半”的女性写作——阿毛诗歌解读》,《诗探索》(理论卷)2008年第一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回忆〈诗歌月刊·下半月〉》,《诗歌月刊》下半月2008年终刊号,总第27期;
《“凸与凹令平衡木左右为难”——凸凹诗集〈手艺坊〉印象》,《凸凹体白皮书——〈手艺坊〉诗歌美学六十家评》,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世纪初诗歌写作及其可能的标准确立的对话》,《中国诗人》2008年第三卷;
《谈论现代汉诗的必要尺度》,《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
2009——
《海子诗歌:从〈小站〉出发》,《南方文坛》2009年第5期;
《海子诗歌:从〈小站〉出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9期;
《海子诗中的肉体真实》,《名作欣赏》2009年第8期(下旬);
《关于海子第一本诗集〈小站〉的面世》,《汉诗》2009年第1季;
《诗坛:一个特殊的中国社会》,《汉诗》2009年第2季;
《诗:言说“梦呓”的技艺》,《中西诗歌》(澳门)2009年第4期;
《“自我”的迷失及写作中的寻求——梁文涛诗歌读评》,《湖北作家》2009年秋季号(总第32期);
《历史与问题:当代中国的女性诗歌》,《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标准”与“尺度”:如何谈论现代汉诗?》,《2008中国新诗年鉴》,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当代汉语诗坛的“宗教诗歌”与“神性写作”——从T.S.艾略特的观点看》,《灵魂拯救与灵性文学》,新加坡青年书局,2009;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新诗的重要“传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新世纪新诗的“新”》,《诗歌月刊》上半月2009年第1期;
《“伟大”的当代新诗还缺什么?》,《诗林》双月号2009年第2期;
《新诗:从“五四”到当下》,《诗林》双月号2009年第3期;
《“朝向事情本身”——沙马的诗歌写作》,《诗林》双月号2009年第6期;
《印象与感受》,《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我最喜欢的十位诗人》,《诗选刊》2009年第12期下半月;
《对话:当下诗歌“下半月刊”现状》,《中国诗人》2009年第二卷,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倾心死亡,热爱生命——读谭五昌〈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出版广角》2009年第3期;
《生存困境的象征性叙述——读东西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诗人何为——读骆一禾诗〈先锋〉》,《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中国土地的神秘隐喻——读海子诗〈亚洲铜〉》,《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神示的诗篇——读西川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男权暗夜中的女性私语——读唐亚平组诗〈黑色沙漠〉》,《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身体的自由与灵魂的焦虑——读伊蕾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拒绝修辞的爱情独语——读海子诗〈日记〉》,《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身体经验与文化嘲讽——读伊沙诗〈车过黄河〉》,《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为汉语注入灵魂的重量——读王家新诗〈帕斯捷尔纳克〉》,《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想象死亡的智性写作——读臧棣诗〈纪念维特根斯坦〉》,《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想象死亡的智性写作——读臧棣诗〈纪念维特根斯坦〉》《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
2010——
《新诗:从“五四”到当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成都:巴蜀书社,2010.1;
《诗坛:一个特殊的中国社会(代序)》,《2009中国诗歌年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1月;
《关于闻一多(主持人语)》,《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克服困难所得的喜悦”:闻一多〈死水集〉的写作学意义》,《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寻求汉语诗歌的新质——论〈新汉诗〉诗群》,《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7期;
《张曙光:一个具有典范性的诗人》,《诗江南》双月刊2010年第2期;
《当代汉诗的一种典范——我看张曙光的诗》,《红岩》2010年第4期;
《中文〈圣经〉语言与现代中国的“国语”目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诗的规则与学术的规则——宇文所安、田晓菲访谈》,《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
2011——
《“生死搁浅在言辞的陷阱”——陈陟云近期诗作论》,《星星》诗歌理论半月刊2011年第5期;
《不确定的“现实”:现代汉诗写作与阅读的难度》,《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女性诗歌写作:自“朦胧诗”以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汤养宗:“往内里看”的诗人》,《红岩》2011年第4期;
《“竹篮还是提起了一些水”——〈新世纪十年湖北诗选之一〉印象》,《汉诗》2011.10第十五辑《湖北诗选(2001—2011)》;
《“中生代”:当代诗歌写作的一种“地质”》,《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一代人的诗歌“演义”——1996~2006:“70”诗歌写作十年》,《诗林》双月刊(深圳)2011年第5期;
2012——
《现当代汉语基督教文学史漫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2期;
《“文学知识场”的眼光》,《文艺报》,2012年3月23日第二版。
《“走廊上的斜照”——武大诗人忆》,《武汉大学诗人诗选·序》,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四、项目
1)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4ACW001)《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部分;
2)独自承担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新诗的发生、发展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已结项);
3)《“70后”诗歌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已结项);
4)《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代际嬗变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第二批)项目;
5)《对20世纪中国影响较大的美国诗人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费曼学者项目(2010-2011学年);(已完成);
五、奖励
1)论文《形式意识的自觉——闻一多与当下中国新诗》,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11月20日;
相关评价——
1)黄伟林:《桂林文坛新生代》,《广西日报》1999年4月27日;
2)刘春:《诗歌的自由需加上引号——读荣光启诗评集〈“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诗探索》2008年01期;
3)2008年3月,获“十大新锐诗评家”提名(由《诗歌月刊•下半月》发起并组织,评委由当代著名诗评家谢冕、蓝棣之、陈仲义、吴思敬、陈超、杨远宏、唐晓渡、程光炜、徐敬亚、燎原组成。评选范围是1960年后出生的诗歌批评家);
4)冯雷:《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5)《文学界》2011年9月号上旬刊,总第117期,“荣光启专辑”——
A、远人:《批评的责任与激情》;
B、荣光启:《诗集〈噢恰当〉选》;
C、荣光启:《诗集〈噢恰当〉后记》;
D、荣光启:《文学写作的意义与限度》;
E、霍俊明:《切入时代与诗歌的话语方式——荣光启〈“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的意义》;
F、韦礼明:《现代性焦虑中的诗学困境和意义应对——荣光启文学批评印象》;
G、吴高泉:《“谁长期隐居我的怀抱”》;
H、荣光启:《长沙:我生命的旷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考研网论坛

GMT+8, 2025-2-1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