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介绍
姓名咨询QQ、微信:2544906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项目编号咨询QQ、微信:2544906化方法.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4期:P11-P18;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P3-P10.[47] 吕萍,杨震宁,王以华.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4期:P109-P116.[48] 杨震宁. 改革:经济管理研究的科学希望. 改革,2008年第4期:P158-P159.[49] 杨震宁,王以华. 国内外科技园的优势匹配及操作分工. 改革,2008年第2期:P93-P98.[50]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 企业入驻科技园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1期:P137-P144.[51] Yang Zhenning, Wang Yurong, Pang Jinling. The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s’ Moving into Science Parks: Difference from Enterprises’ Size, Characteristic an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CMLC2010: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n Qingdao, China on July 11-14, 2010. (EI cited)[52] Yang Zhenning, Liu Wenwen, Wang Yihua. A Systems Approach to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IAMB2009: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the Ambassador Hotel,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 on January 28-30, 2009.[53] Yang Zhenning, Wang Yihua.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 Immunity-based Perspective. 2008 IFSAM the 9th World Management Conference,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n Organization Immunity Theory Symposium in Shanghai, China.
主要奖励:[1] 杨震宁,李东红,王以华.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动因、结构和趋势. 2011年12月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国家商务部.[2] 杨震宁. 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环境及其动力:475个企业样本. 改革,2010年第1期:P45-54. 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评选的北京市第10届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3] 杨震宁. 组织健康的理论构建与捍卫机制研究. 2009年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爱墨瑞得(EMERALD)杰出博士研究管理类的高度赞扬奖(Highly Commended Awar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4] 杨震宁,贾怀勤.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的实证研究. 2009年国家商务部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联合评选的全国商务统计论文一等奖.[5] 李晶晶的硕士毕业论文(杨震宁指导)“技术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创新成果保护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被评为2011-2012年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毕业论文.[6] 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科研标兵(论文)”称号[7] 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8] 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教学新秀”称号[9] 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