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朱大旗,南宁乡人,法学博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税法研究所副所长兼执行所长。
兼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金融与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经济法学)》特聘撰稿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北京市法制办法制工作顾问、北京市发改委首批法律咨询专家、北京市税收法制建设研究会专家顾问、北京市高级法学法律人才专家库专家、国家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等。
中国法学会·清华大学“中国法学创新论坛”经济社会国际法专评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外法学》外审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国际税法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1983年-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7-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生班学习,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职攻读法制史专业台湾法方向博士,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8月,日本一桥大学“东亚的法继受与创造——面向东亚共通法的基础形成”亚洲研究基地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1989年1月民法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自2001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自2007年至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博士生导师。2011年起担任经济法教研室主任。
二、教授课程
硕士课程咨询QQ、微信:2544906照出版公司2009年4月第1版。
2.副主编咨询QQ、微信:2544906照出版公司2014年3月。
4.完善人大对政府预算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制度》,《法学杂志》2014第2期。
5.《迈向公共财政咨询QQ、微信:2544906“汉代玉凳”拍卖事件看拍卖法第61条》,载于《检察日报》2012年2月24日。
14.第一作者:《论人大预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载于《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5.第一作者:《司法预算制度应以司法公正为基石》,载于《法学》2012年第1期。
16.独著:《科学发展与我国修订应予特别关注的五大问题》,载于《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9期。
17.独著:《个税改革,还应该改什么》,载于《光明日报》2011年9月1日。
18.第一作者:《农村金融组织主体及定位浅析》,载于《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1年第8期。
19.独著:《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中国金融法治建设的思考》,载于《国际商报》2010年12月22日。
20.独著:《出口退税缘何高调调整》,载于《法治周末》争鸣2010年7月15日。
21.独著:《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若干思考》,载于《国际商报》2010年6月23日。
22.独著《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载于《中国改革》2010年第4期。
23.独著:《预算法修订应特别关注五大问题》,载于《法制日报·法治周末》2010年4月8日。
24.独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财税法制改革思考》,载于《法学论坛》2010年第2期。
25.独著:《关于财政法学研究的若干思考》,载于《国际商报》法制导刊2010年1月20日。
26.第一作者:《议会至上与行政主导:预算权力配置的理想与现实》,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7.独著:《期盼预算透明更进一步》,卷首文:律政观澜,载于《方圆律政》2009年4月号。
28.第一作者:《预算法律责任探析》,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29.独著:《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法”纳税主体问题的法律研究》,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6月第13期。
30.第一作者:《中国经济法的立法突破与理论进展》,载《法学家》2008年第1期。
31.独著:《完善经济法治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保障体制》,载《法制日报》周末第2版,2007年10月14日。
32.独著:《确保金融安全关键在于以法治促进金融体制与金融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载于《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5期。
33.第一作者:《德国中的无限与有限纳税义务》,载于《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3期。
34.独著:《论经济法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载于《法学家》2007年第1期。
35.独著:《从财政法(学)的演进论其独立性》,载于《法学家》2006年第5期。
36.独著:《The Essential and Methodology of Fiscal Law Research》载于《CHINALEGALSCIENCE(中国法学英文版)》2005年12月。
37.独著:《从国家预算的特质论我国预算法修订的目的和原则》,载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38.第一作者:《论出口退税制度的法理基础》,载于《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
39.第一作者:《经济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观》,载于《报刊资料》2005年第4期。
40.独著:《修订预算法的目的和原则》,载于《法制日报》理论专刊2004年11月11日。
41.独著:《新形势下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制建设的应有理念》,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5期。
42.独著:《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其特质》,载于《法制日报》理论专刊2004年10月21日。
43.第一作者:《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职责分工的探讨》,载于人大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7期。
44.第一作者:《论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意蕴》,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2期。
45.第一作者:《关于建立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的思考》,载于《法学家》2002年第5期。
46.独著:《关于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若干重大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于《法学家》2001年第3期。
47.第一作者:《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制度的法律分析》,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8.独著:《试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确认与实现》,载于《法学家》1998年第5期。
49.独著:《关于开征遗产税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50.第一作者:《中国大陆应该设立税务法院――对熊伟博士观点的回应》,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6年第7期。
51.独著:《财政法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应有理念》,载于《财政经济评论》2006年总第8辑。
52.独著:《论修订预算法的若干具体问题》,载于《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5卷第1期。
53.独著:《我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几点看法》,载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1期。
54.独著:《谈谈税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美中法律评论》总第二卷,第3期,2005年3月。
55.第一作者:《资产证券化涉税问题的法律分析》,载于《美中法律评论》总第四卷,第4期,2007年4月。
56.独著:《论税法的基本原则》,载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季刊)》1999年第4期。
六、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13381038128@126.com;电话:+86-10-82500698(0)、13381038128(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