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数学专业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方法的自适应算法,从而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和资源。
6.数学学科教学论(1)数学教学论:本方向主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等研究数学教育目标理论、数学教学过程理论、数学教学原则理论、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理论、数学教育评价理论。
(2)数学学习论:本方向重点研究数学学习的心理学问题,包括数学学习与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数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等内容。
(3)数学课程论:本方向主要研究影响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编制数学课程所应遵循的一些理论原则、中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实验、评价、审定和实施的理论和方法、数学课程与数学教材和教学的关系,研究一些有争议的或尚未处理的数学课程问题。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总学分36-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第一至第二学年主要用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三学年开始做毕业论文,并在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少数优秀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提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均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经专家评审认为优秀或者已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接受发表,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有关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3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分为:(1)公共必修课程,(2)一级学科必修课程,(3)二级学科必修课程,(4)选修课程。
五、实践环节(4学分)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包括下面两方面的内容:(1)教学实践(2学分):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辅导工作,辅导一门课或讲授至少18个学时的本科专业课程,初步了解和掌握本科教学各环节。
(2)学术活动(2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其中至少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学术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六、科学研究
本学科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协助导师采集和统计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完成导师交给的与科研有关的各项任务。在读期间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若申请提前毕业,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通讯作者或导师认可的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至少1篇。
七、学位论文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相对完整的、较为系统的学术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数学或相关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学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的选题要切实反映本学科领域近期的研究成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论文开题本学科硕士生至迟应在第四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制定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点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
3.论文撰写学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论文选题应是国际研究的主流和前沿;论文的主要结果应有明显的创新和独到之处;论文要求语言流畅,推理严谨无误。
4.论文评阅和答辩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院领导审核后,符合答辩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正式参加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必须通过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等等。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
八、培养方式
1.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2.学位课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3.选修课程:教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国内外研究状况,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4.第二学年开始组织讨论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读论文,争取在第三学年末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5.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和研究过程。
6.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争取参加1-2次本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会议,拓宽国际视野。
九、必读文献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至少精读1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1本除必修课教材以外的学术专著,泛读3-5篇本专业的最新文献。
十、其他
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6周内,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上制定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每学期都要完成“在线选课”,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打印四份报研究生处盖章备案。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