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咨询QQ、微信:2544906网络的计算特性;⑤重要精神疾病的脑网络组研究等。
3.虚拟手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等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指导医学手术所涉及的各种过程,例如手术计划制定、手术排练演习、手术教学和手术技能训练等。此外,机器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二者之间有相互协同优势,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机器人远程手术作的应用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4.智能医学信息处理: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通信系统和远程医学等的平台和基础上,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理论和技术开展深层次的智能医学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另一项任务是探索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和学习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是潜在有用的医学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的必修课包括:1.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2.第一外国语3学分
由学科自行开设的必修课包括:3.专业外语2学分4.学位基础课2-3门5.学位专业课2-3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选择2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可免修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直接获得相应学分。
6.前沿讲座2学分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
7.社会实践2学分在第二学年进入教研室或临床科室后进行。
对于医学背景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由教研室分管教学主任负责安排,学时在20-40学时之间。教学实践结束后由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对每位硕士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考查和评议,填写评议意见。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可由临床实践代替教学,时间不少于3个月,由带教医师会同导师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
对于计算机背景的学生,由导师组负责安排临床实践,轮转影像医学相关科室(CT、MR和超声),时间不少于3个月,由带教医师会同导师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
(二)选修课1.实验技术课:从医学院或计算机学院开设的技术平台课中选修。
2.科研基本训练相关理论课:硕士研究生在进入科室进行课题研究前,原则上必须选修《科研基本训练讲座》、《实验室防护与安全》、《实验动物学》和《医学文献检索》。(课题不需要者,经导师签字同意,可提交免修申请)
(三)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1-2门。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研究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的课程科目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