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破格复试、破格录取交流
查看: 780|回复: 0

考研政治#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1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非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标准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
1.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咨询QQ、微信:2544906,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二章中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属于基 本知识考查,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 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 上的货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 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 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 1000元 B. 2000元 C. 3000元 D. 4000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这一知识点。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由磨损程度决定的固定资本转移 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按其磨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 磨损。(1)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这种磨损形成的原因有两个咨询QQ、微信:2544906,使用年限为10年, 目前已使用2年。”显然,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D。本题题干中“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这一提示表明咨询QQ、微信:2544906。
7.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知识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 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 上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以交换为前提,交换以等价为条件,收 入与投入相适应,因而必然产生多种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所以,D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 要条件。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咨询QQ、微信:2544906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 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咨询QQ、微信:2544906代学者许衡 不摘道旁之梨的故事(河南焦作人,中国元代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学大师,他继承先秦孔 孟之道和宋代程朱理学的传统,一生按照儒家思想与原则做人行事。该故事取自《元史》列传 第四十五。2004年河南焦作召开的“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可视为该试题材料的思想理 论背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进行辨析。本题比较明显地采用了近年 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辨析题命题模式,即以某个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故事和事例作为材 料,要求用相关哲学原理进行说明解释。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代 表性的主观题命题模式还将在今后继续采用,所以考生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准备,了 解这种题型的出题模式和答题技巧。
做题时,首先要对问题有明确的判断,明确辨析题的“题眼”——即究竟需要辨明的主题 是什么,也就是搞清楚本题的“考点”究竟何在。本题在问题中已经明确启示了其“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从而为考生做题点明了方向。这较之于2004年 “扛 木头”的漫画题,明显降低了难度。(据统计,2004年的“扛木头”漫画题,由于没有给出相 关启示,许多考生没有把握到考点,只有约四分之一的考生准确地判断出本题与整体和部分关 系的原理有关。)
在确定了价值观的相关原理作为基本考点后,考生必须进一步明确有针对性的答题思路。 分析该材料,其显示的问题是“这道旁梨该不该摘?”,而其核心表达是“梨无主人,难道我 心中也无主人吗?”这就表明,其中心的思想和主题是事物(客体)的存在意义、价值取决于人(主体)的价值选择。这就可以明确,该问题应该围绕价值观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来进行阐 释。“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人吗?”表明的是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和意 义是不同的;而主体对于客体可以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所以,“这道旁梨该不该摘?”就是 一个价值问题,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不同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考生们围绕以 上核心要点进行展开,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不难顺利地得到高分。
当然,对于同一个材料,应该允许做出多种理解和思考,这也应该是未来公共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提供标准答案要点时,考题组也设想到了其他情况。评分标准明确指出,“考生如果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所以, 考生如果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进行较好的阐述,也能得到分。(人的价值具有二 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 过程中得到实现的。人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应考虑到其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为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许衡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考生 们还是应该注意到,虽然允许相关的不同解答,但考试和参考答案还是有一个基本尺度的。所 以,考生回答问题时还是要在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框架内,并以全面覆盖主要考点为上选。
3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要点】.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 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 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一知识点。回答本 题主要是要弄清楚“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 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之间的异同。回答时主要抓住三点咨询QQ、微信:2544906 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答案要点】.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 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五章中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和第 六章中的“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两个知识点。本题材料的出处是咨询QQ、微信:2544906,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 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 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 展结果咨询QQ、微信:2544906化能源外交,有效利用国际能源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 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解析】 本题涉及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邓三”这两个学科的双重考点,也是“形势与政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中的“人 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是2005年的一个新 增考点)和“邓三”第六章中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个考点。其“时政”背景是2004 年世界油价飚升,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题所给出的问题“(1)结合材料1,简要分析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问题,即:(1)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2)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要牢牢扣住材料1,通过分析材料1的表格,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出答案。 本题所给出的问题“(2)结合材料1、2,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也包含了两个问题,即:(1)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2) 面对严 峻的国际国内问题,解决的途径或主要对策是什么?问题(2) 中的第一个问题“我国可持续发 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结合材料2的文字和表格,基本可以得到解决。问题(2) 中的第二个 问题“解决的途径”。要求我们针对我国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来提出解决的途径,回答时一定 要针对上面列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考研网论坛

GMT+8, 2025-2-1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