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选择题Ⅰ咨询QQ、微信:2544906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D.人民民主专政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咨询QQ、微信:2544906,奖金0.7万元,津贴0.3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收入1.5万元,房租收入3万元,该员工一年的按劳分配收入为咨询QQ、微信:2544906,奖金0.7万元,津贴0.3万元应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而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的年收入1.5万元及房租收入3万元应属于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157页;《大纲解析》第115-117页。
30.按劳分配制度中作为收入分配客观尺度的劳动量是指咨询QQ、微信:2544906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下列属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有咨询QQ、微信:2544906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咨询QQ、微信:25449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我国之所以允许外资经济存在和快速发展,是因为外资经济的发展咨询QQ、微信:2544906化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咨询QQ、微信:2544906化;确定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原则;指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首次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政策层面上升到基本的经济制度层面,使它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9-155页;《大纲解析》第111-115页。
21.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所以确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因为:A.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企业规模大小不同C.各种生产要素都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且经营效果也不一样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要求有相应的回报,如果没有收入回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不会把其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因此,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就是必然的要求。确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使个人收入不再单一地来源于按劳分配,使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呈现多样化,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收入属于保护范围之内的是:A.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B.某人获得的股息收入C.某人制假售假所得的收入D.某人出售专利所获得的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合法收入。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合法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上述选项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某人获得的股息收入、某人出售专利所获得的收入都应属于合法收入。为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在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另外,为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对合法地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的个人收入,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3.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主要包括:A.个体劳动收入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C.按经营成果分配D.按资金和资本分配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所谓生产要素就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经济资源,或者说是进行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其经济上的所有权,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获取相应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从收入分配上保证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能得到回报,保证生产要素所有者有充分的动力把其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经营收入;资产收益;按资本取得的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159页;《大纲解析》第116-117页。
24.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表明:A.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B.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C.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资源配置效率D.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值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这些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制造。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5.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程序……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在继续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正确认识是:A.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B.现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要把公平放在第一位C.离开公平谈效率,收入差距过大会直接挫伤广大群众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可能提高效率D.离开效率谈公平,不但不能实现公平,反而会破坏生产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公平。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收人分配中必须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效率优先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兼顾公平的重要性。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分配制度上保证了把提高效率放在优先地位,同时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有其必要性的,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又要求避免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这就要求采取政策措施,把社会公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加以考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其经济根据是:A.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B.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C.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D.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平衡规律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先富与后富关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后富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条件要求的。它不但与共同富裕没有矛盾,而且还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第一,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第二,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下,不同社会成员之间除了存在着由按劳分配产生的收入差别外,还存在着由其他分配方式所产生的个人收入上的更大差别。第三,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有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和竞争就起作用,就必然造成优胜劣汰。这是人们的意志所不能改变的经济现象。第四,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总是相对的。实行共同富裕,有一个发展问题,不可能是同步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与个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示范效应,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0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所谓公平是指:A.机会的均等B.规则的平等C.结果的公平D.公平就是平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平的涵义。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力分配的合理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会的均等,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不会因为民族、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具有某种优先的权力或受到歧视。二是规则平等,即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同样的标准和规则。三是结果公平,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合理差距的基础上,共同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消除两极分化。公平的三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28.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一代领导人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内涵包括: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可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也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29.为了推进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必须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的内容是:A.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B.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D.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需要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第一,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必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第四,必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五,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6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30.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是: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B.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C.由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D.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模式。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控制经济运行的节奏和方向,或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和状况,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是: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1页;《大纲解析》第123页。 |
|